时代更迭,写字楼市场经历了“高楼大厦”的粗放扩张,到细节决定价值的转变,同质化的传统写字楼逐步被淘汰。在创新的道路上,“办公生态”一词不断被提及,更多注重生态建设的创新写字楼也应运而生。
MINDBANK专注于打造办公社区生态,本期,我们用一杯咖啡的时间,通过五个先锋案例,共同探讨有关“写字楼的创新可能性”。
EPIQ,厄瓜多尔
玫瑰色的多功能塔楼社区
EPIQ是 BIG 与当地建筑规划公司 Uribe & Schwarzkopf 合作开发的项目。位于厄瓜多尔著名绿地 La Carolina 公园的西南角,同时靠近该市即将开通的第一条地铁线路的一个主要地铁站,将提供住宅、商业和办公等多种功能。
EPIQ 以“垂直城市”为设计理念,整个建筑内部共享外部空间,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屋顶,产生一种公共氛围,为建筑居民之间的互动创造机会,创建一个三维社区。
BIG 和 Uribe & Schwarzkopf 还计划让 EPIQ 具备一系列可持续设计特性。目前的提议包括建立一个雨水再利用的污水处理厂和一个用于建筑材料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库,作为一系列新项目的一部分,预计 EPIQ 将于 2022 年完工。
25 Kent 办公大楼,纽约
© HWKN
内聚外凸的全新社交园区
25 Kent 是一个全新的社交园区,这里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创始人和科技界领军人物。该设计从周围的工业特征中获取灵感,如砖块堆叠的形式就呼应了附近仓库的建造材料和比例。楼层错落有致,创造了一个内聚又外凸的“之”字形建筑体。
为了打造一个熙熙攘攘的公共核心区,一条林立着零售店的步行街贯穿了建筑的中心。曾被封禁的工业海滨现在变成了附近公园的散步区。一楼的零售店、咖啡馆和餐馆激活了周边地区。
与普通的圆环状办公大楼相比,创新的H形设计具有几个关键优势。建筑物的核心承重区与墙壁之间的跨距不是典型的45英尺,而是借助三面环窗达到了70英尺。将机械核心和循环核心分布在整个建筑物中,可以创建高度灵活的楼层结构,供单个、两个或多个租户配置。桥接建筑两翼的是一个共享中央空间,它在租户之间提供了非正式的社交和协作场所。
在这里,从创新型初创企业到成熟的科技领袖,各种公司都可以互相协作、互相启发。如今的企业家都希望他们的工作场所是充满活力的,这样才能够在员工间产生互动,激励他们把工作做到最好。
The Bridge,越南
© Studio Periphery & G8A
高密度城市中的开放办公空间
The Bridge办公楼是对社会经济背景下的越南城市空间和景观的一种设计回应。该办公楼位于河内老城区的中心区域,坐落在一个仓库和数座物流服务大楼的中间,十分隐蔽。
入口立面的金属丝网外表皮和后立面上可供植物攀爬的铁丝网作为被动的遮阳构件,不仅可以保护室内办公空间免受强烈阳光的侵袭,还提供了一种私密性保护。在建筑的后侧,竖向的开放式空间使得办公楼能够有足够的余地来进行采光和通风,同时也将办公空间与周边的杂乱环境分隔开来。
在建筑结构和视觉空隙的层面上,将办公楼与周围的高密度环境区分开来,大楼的主入口处并不设置传统意义上的门体,这使得办公楼的入口前厅看上去就像是人行道的延伸,而建筑南北立面的通透性也创造出开放式平台。考虑到未来几年中,办公楼周围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建筑师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建筑表皮以适应环境。
The Bridge 采用了一种“可持续废墟”的设计理念,将这个原先存在于Hoa Lac高科技开发园区中的概念应用在了这个高城市密度的河内老城区中。优先考虑了建筑的气候环境、空间关系、外在的结构逻辑和强烈的身份特性,创造出一个可以适应未来功能需求的办公楼。
T20 大楼,上海
© Jacques Ferrier Architecture
将城市花园融入办公楼里
雅克·费尔叶建筑事务所(Jacques Ferrier)与 Sensual City Studio 建筑事务所共同合作将上海徐家汇的一座旧建筑改造成了城市中的一个新地标。它没有被设计为 “写字楼加停车场”的一般配置,并为从根本上重新探究上海徐家汇地区创造了契机。
新建筑是在原酒店的基地上建成的,它将办公、市政机构、商业和文化等空间结合在一起,再配以绿色的公共人行道,将中国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的街道和建筑连接在一起,营造出了喧嚣城市中的一片宁静的绿洲。
一楼和二楼有数百平方米的社区空间。公共停车场位于三至七层,呈连续的螺旋状展开,第八层和第九层是共享办公室,分布在一个大的凸起的花园周围,并为游客准备了接待、餐厅、会议室、礼堂和休闲放松等空间。十至十五层是作为高效率和人性化办公楼层。顶部两层是文化中心的所在地,该空间就好似漂浮在该地区的天际线上。
作为建筑的一部分,T20 大楼表现出了该场地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它通过人们的使用表现出了活力,并将位于底层和一楼的公共设施和商店等空间通过人行天桥与城市空间连接了起来。
通过插入一个非凡的“空中花园”,可在重要的公共空间看见这里,这块公共停车场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城市绿洲,将自然景观元素带入了这个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还将有助于抵消该地区一些不可避免的污染。
平衡动态运动和静止,该建筑通过为城市提供一个花园,以这种有趣的城市建筑的分层方法,重新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环境。
Anis 办公大楼,法国
© DREAM & nicolas laisné architectes
将户外空间引入工作中
Anis是一幢带有露台的办公楼,位于尼斯Méridia城市技术中心。从其提供的办公空间来看,该建筑反映了各公司对于户外和绿地空间的关注,同时展现了创新与环境友好的特征。
基于对办公空间灵活性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公司的动态发展,设计方案主要遵循了以下三个指导性的原则: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办公空间、创造会面和交流场所,以及提供灵活的功能。
大楼坐落在一片绿地的核心地带。一系列露台将花园包含在内,同时互相形成连接,可作为工作空间或非正式的会议空间。透明的立面使光线得以进入室内,悬挑的露台则能够抵御日晒,营造出可控制的适宜环境。
建筑师通过该项目树立了一个可持续设计的典范。经过优化的设计策略能够应对各种气候状况,例如根据朝向设计的悬挑、冬季通过太阳能的应用来降低供暖能耗、夏季提供遮阳以改善工作条件等。走廊和通道区域能够在调节气候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