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连锁咖啡公司星巴克开始入局共享办公行业了。
日前,星巴克第一家专为上班族设计“SMART LOUNGE”商务用途咖啡店正式开幕,由星巴克日本公司、JR East铁路运营商合作开设。该店位于日本山手线新站高轮Gateway站,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店内设有2个全包厢式的共享办公室、6个半开放式包厢、15个窗边个人区,同时每个座位都配备了电源插座、LED灯等,全店覆盖无限网络。
门店效果图 |图片来源:网络
SMART LOUNGE运营模式看似简单的消费人群由广泛消费者聚焦到“上班族”,但专为“上班族”提供空间的模式或许与当下共享办公行业的运营模式有着相同之处,均为办公人员提供专属空间,包括工位、会议室等。事实上,在这间定位商务用途咖啡店诞生之前,介乎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第三空间”,已经成为不少上班族移动式办公的场所。只不过,这次是星巴克从官方层面进一步界定为“共享办公空间”,设置了专门的工位、会议室等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
不同之处在于,星巴克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短时租赁进行盈利,同时兼顾了主业餐饮行业中的“翻台率”;共享办公企业则以“二房东模式”为主(极少共享办公企业拥有自身的办公室资产,大部分扮演着运营商的角色),通过租金差价、提供定制服务等方式进行盈利。
咖啡界的“WeWork”诞生?
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厂门店Roastery
在星巴克下调2020年财年预期后,其中部分投资机构普遍下调星巴克股价目标价,也有不少机构仍然看好星巴克。其中,瑞银分析师Dennis Geiger则将星巴克目标股价从95美元下调至73美元,并对星巴克股票保持中性评级。
该分析师指出,星巴克中国业务有望复苏,预计将有95%的门店重新开业,公司业绩将改善,并缓解面临的竞争压力,但他仍预计中国市场业绩在2020财年前将为负,同时未来几个月,美国市场销量可能会大幅下降。
摩根大通分析师John Ivankoe将星巴克的目标价从55美元上调至65美元。其称,星巴克整体价格下降了60%至70%,这比之前预测因疫情而下降的80%要好。同时,该分析师指出,消费者的消费频率和每次消费要回到之前的峰值还需要一段时间,他对星巴克的股票保持中性评级。
而此次开始运营针对上班族的“共享办公空间”是否会成为星巴克未来新的盈利增长业务模式还需日后观察,但这种模式未来还将在日本市场进一步推广,至于其他市场目前尚未披露相关计划。JR East披露,计划在本财政年度运营至30个共享办公空间。
共享办公出路何在?
反观目前的共享办公行业,可谓是至暗时刻。
受近几年国际大国关系紧张、国内经济放缓等多层因素影响,国内写字楼市场供求关系受到一定影响,全国核心城市写字楼吸纳能力不断下滑,空置率则逐渐攀升,租金也相应下滑。而以“二房东模式”运营的共享办公行业更是遭到重创,原本多方资本不断烧钱抢规模,转入到卖身求生存、或发展其他业务补贴主业。此时,疫情的出现,更是给了本身面临着进账减少、融资难等问题的共享办公行业更加沉重的一击。
自2019年年初至今,氪空间、SOHO3Q、优客工场等国内各大共享办公品牌频频传出裁员、退租、卖身、倒闭等消息。他们的“老师”WeWork更是将孙正义与他的软银拉下了投资神坛,而且WeWork的故事还在继续中。其中,氪空间早在2018年底就传出取消年会、裁员、关店、资金承压等消息。2019年初以来更是多次被曝光关闭项目。
同时,氪空间官网展示的社区数量亦有缩减,从2019年2月份的50多个减少至截至发稿时的37个。期间于2019年11月,氪空间弃租了开张仅半年的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两层合共3.4万平方呎楼面,并且全线推出香港市场。而潘石屹旗下的共享办公品牌SOHO3Q也于2019年10月22日传出已将旗下11个项目打包卖给筑梦之星,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合同审批流程。该消息也得到了筑梦之星内部员工的肯定。自2015年SOHO中国首次推出SOHO3Q以来,SOHO3Q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看不见盈利前景的SOHO股东更是于2018年股东大会上表达道:“希望SOHO3Q别烧太多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别烧太多的利润。“尽管SOHO首席财务官倪葵阳表示,2019年的计划就是一定要把这盘生意做得不亏损。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卖身”套现的结果。与上述不同,优客工场或许是近期比较活跃的一员。面临疫情时,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发声,呼吁疫后国家建立百亿租赁产业专项基金,以扶持中国租赁产业健康发展。优客工场仍然在“挣扎”,等待行业发展的新转机。
图片来源:网络
就在昨日(4月18日)优客工场举行了五周年战略发布会,毛大庆正式对外称,公司去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收入3780万元、同比增长191%,净利300万元。但盈利并非来自于主业,而是来自优客工场与省广股份共同投资孵化的新兴整合营销公司——省广众烁。后者精准营销业务为优客工场实现了约5亿元的收入。
Wework与软银的闹剧
而到了2020年,WeWork的故事还在继续,并且一次次掀起舆论的浪潮,其中包括出售非核心资产股权、出售初创公司予联合创始人,以及后面的“软银撤资风波”。图片来源:网络
具体而言,3月18日,软银集团正在拟撤回去年10月份提出的以30亿美元收购WeWork股票的要约。两天后,软银集团正寻求额外筹集100亿美元资金让旗下“愿景基金”有能力支持其投资组合中的某些公司,其中包括继续支持WeWork。到了这个月初,软银最终终止了收购WeWork股权的计划,并且反遭后者WeWork两名独立董事Bruce Dunlevie与Lew Frankfort起诉,指控软银高管暗中破坏这笔交易。但为了找到下一个投资者,WeWork又再次被传出,拟在5月底前进一步裁员,规模未定,并且释放消息称:“短期内仍有望实现调整后盈利”。
无论是瑞幸咖啡代表的国内咖啡品牌,抑或联合办公行业,它们只不过是互联网思维下催生的产物。不断烧钱抢规模,却至今仍然未看到盈利前景。如今资本退去,没有了肥水的流入,各大共享办公品牌应该思考如何突破“二房东模式”,因为只有盈利才是最好的资本故事。